• TokenPocket钱包下载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是如何选拔外交使节的?

    发布日期:2024-07-06 02:05    点击次数:197

    外交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谈判桌上和对方的使团展开唇枪舌战,以此来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自信。有道是“弱国无外交”,外交的顺利与否往往和一个国家的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力量是否强大有关,这在古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件当中就已经深有体会了。

    时代发展和外交新局面的需求,使其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促使其外交职能急速膨胀,构建了一整套相应的外交体制,从而把自先秦以来形成起来的中国古典外交体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阶段。

    一、汉代外交

    汉代外交是继承了秦国的外交制度并发展衍伸而来的,汉时期的外交制度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可谓是起到了奠基作用,成为后代王朝的使团标配,且一直被沿用。他们的外交文书和外交使团制度,为我们研究当时国家之间的战争局势提供了证据支撑,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提供了史料。

    外交文书

    自国家产生之后,其政治运行、行政管理以及各种公众事务亦无不需要借助文字以进行。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书形态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国家政治生态中的外交关系亦然,同样离不开文书这一手段和工具。

    外交文书的对象不是国家内部的君与臣、上级与下级或同级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国家或其他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外交文书所要陈述或解决的问题,不是国家内政中的命令、指示和通告等事项,而是国家或其他政治实体之间的双边事务之交涉、谈判、沟通、致意、磋商、争执、抗议等事项。

    汉代外交文书从外交双方关系性质而言,大体可以分为对等性文书和非对等性文书两类,这种类别决定于外交双方关系的性质,这种关系性质的差异,又决定于各自的国力强弱和在国际、族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小等方面条件。

    如对等性文书,是对等性主体之间在外交关系中的运用。在汉代,对等性文书以西汉时期汉与匈奴之间的文书往还最为典型和突出,文书的书写也暗藏着一些门道,其一是称谓,称谓确定,双方关系定位于是而得以明确。

    汉方称对方为“匈奴大单于”,匈奴方称汉方为“皇帝”,双方均以各自国内对其首脑之尊称相称呼,体现了外交文书所具有的以礼相待精神和对等关系的性质。

    其二是启事敬辞,汉匈君主之间互通文书时,亦以“敬问”为启事敬辞,实为以汉文化之文书礼仪运用于对等性外交文书之中,处处显示双方地位之平等和均衡,对于双方关系和地位有着十分明确的定位,将双方关系定位为“兄弟”关系,两位君主各自统治自己的领土和人民,并承认对方统治自己的领土和人民,就是一种对等的关系。

    此外是非对等性文书TokenPocket钱包下载,汉与南越王之间外交文书就没有和匈奴那么“礼貌了”,首先在称谓上汉方在自称和被对方称呼时,均谓为“皇帝”;而汉方称呼对方则谓之“南越王”或“王”。汉王朝并不承认与其为对等性关系,而是一种臣属关系,即非对等性关系。另外在南越王的报书中,通篇加上了诸多尊君抑臣的卑谦词语,其非对等性昭然可见。

    2.外交使团组成

    汉代的外交使团一般由正使、副使、官属、吏士、译者及斥候士、御者等各色人员组成,大体可以将他们分为使团负责人、随员和服务人员等三类,其中正使、副使为使团负责人,随从的官属、吏士、译者等属于随员,斥候士、御者等属于服务人员。随员以上为官员层级人员。

    天汉元年,汉朝为了回报匈奴方面的和好姿态,乃遣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者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使团的构成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里除了使团的负责人正、副使之外,还有假吏以下的募士斥候等一百余人,后者就包括使团的各种随员和服务人员。

    正使作为使团的最高长官,是使团的主要负责人,一般正式都会被授予“节”,作为权利的象征。副使一般是设置1到4人,根据初始任务的需要,副使也可以持节。正副使或由同寮中的长官与佐贰同寮中同时同级的官员匹配组成,或由异寮中不同级别的官员匹配组成,也有少数副使秩等高于正使。

    副使是正使的佐贰,使团中的事物由正副使共同商议决策。如张骞出使西域时,曾派遣多位副使前往周边国家执行使命,可见副使受正使的指挥,可根据正使授权独当一面完成各种特定使命,副使如工作失误,TokenPocket钱包正使要承担责任。

    使团除了正副使之外,还有随员和服务人员,这些人一般都是百石以下的小吏,大多是低级的官员,如果立功的话,以后会进入中高级官员的门槛。

    还有文士和武士,文士负责辩论,武士负责保卫安全。除此之外还有翻译官具有沟通双方语言的能力,但使团执行任务中发挥特殊重要作用。根据初始任务的需要,还会配备一些有关特殊的人才,比如医生等。

    二、汉代外交理念

    随着汉朝前期几位国君的努力,汉朝逐渐从秦亡祸乱的局面中走出来,综合国力逐渐上升,对外交往也日益繁盛,所以需要大量的外交使节。那么关于外交使节的选拔,汉朝承袭了秦朝的选拔制度。由于外交使节是国家的代表,所以对于使节的选拔手段又显得尤为重要,过程更不能马虎。

    使节选拔

    第一个方法就是募,这是汉代选拔外交使节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像武侠电视剧里面广发英雄贴一样,汉代官府也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在四海之内招募人才,以完成各种特殊艰难的任务。比如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比较需要精通西域情况的时间,所以就从明天来招募前往西域的外交人才。

    另外出使疏通海路的时候也向全国各地招募人才,甚至从监狱中挑选合适的人才。你这种方式招募来的人才大多都具有美国现身的精神,所以能选拔到一些比较优秀的外交使节,比如张骞。

    第二种方法就是自请,这种自荐的方式在战国时期就有,比如著名的毛遂自荐。

    汉代承袭秦制,也采用自荐的方式来选拔外交人才,自荐的人才往往比主动应征的人才更加积极主动,甚至有时候在国家并没有公开招募的时候,也可以提出申请。而对于这样的自荐者,国家也是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查。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面试来考察自荐者的能力和水平,来确定它是否能胜任世界的重任,审查过程较为严格。

    第三种方式是举荐,为才是举也是选拔使节的重要方式之一,皇帝还下令全国周俊惯例推荐具有特殊品质和才能的人来充任外交使节,如果举荐成功,还会受到表彰。

    2.外交理念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汉代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开启了中国古带外交的新时代,这样的一个阶段的外交是充满了艰难和陌生的,所以外交使节在面对一片陌生的世界时,他们的外交也具有了一定的探险性质。

    一方面由于当时交通、通讯、医疗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出使外国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差事。在途中不仅要克服自然条件的恶劣,还要努力保障自己的生活条件,应对沿途一些敌对国家的刁难。

    另一方面,当时世界外交还处于早期阶段,外交礼节并没有形成一种体系,所以外国对于我国出使的使节也会采取一些不文明友好的行为。因此,朝廷就需要更广泛地从社会各种阶层中选取那些具有冒险和献身精神,拥有坚韧不拔的品格,体力过人的人来充当外交使者。

    但不管怎么说,汉代具有影响力的外交,始于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武帝弃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而采用具有进取精神的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统治思想。正是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统治思想,方有汉代积极的外交国策的出现,方有汉代的盛世出现。

    三、总结

    总之,汉代外交使节的选拔可谓严格,汉代的外交使团中人才济济,为传播大汉王朝的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特有的意识形态,逐渐出现在历史舞台,连接了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渠道,一直到现在,“一带一路”的兴盛也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可见是对于汉民族坚韧不拔、友好仁义的民族精神最好的继承。

    参考文献:

    1、《汉代外交使团的组成》

    2、《汉代外交使节的选拔》TokenPocket钱包下载

    文书外交汉代使节使团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